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贝丝妮·惠特摩尔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

选集播放
动漫《玛丽和麦克斯》剧情介绍
《玛丽和麦克斯》(Mary and Max)是 2009 年由亚当・艾略特执导的澳大利亚定格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暗黑幽默、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孤独与联结的深刻探讨,成为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采用黑白与局部彩色的视觉风格,搭配冷静而温暖的旁白,讲述了两个孤独灵魂跨越时空的笔友情谊。
剧情详情
孤独的起点:两个陌生灵魂的相遇
玛丽・黛西・丁格尔:8 岁的澳大利亚小女孩,生活在墨尔本郊区一个压抑的家庭。她有着酒糟鼻和额头上的胎记,因外貌自卑,父母关系冷漠(父亲沉迷收藏鸟标本,母亲酗酒成性),在学校也没有朋友,唯一的慰藉是偷偷吃甜炼乳。
马克斯・杰瑞・霍罗威茨:44 岁的美国纽约犹太人,肥胖、独居,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影片中描述为 “亚斯伯格症”),伴有强迫症和焦虑症。他在一家文具店做保安,生活刻板(每天吃相同的食物、数步数),因难以理解社交规则而孤独,童年曾被父母抛弃,唯一的朋友是一只叫 “亨利” 的宠物鱼。
一次偶然,玛丽在电话簿上看到纽约的地址,随机挑选了马克斯的名字,写下第一封信:“亲爱的马克斯先生,我叫玛丽,我 8 岁零 3 个月。我想知道美国的小孩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我妈妈说我是从一杯苏格兰威士忌里来的……” 她随信寄去了一块自己画的巧克力。
这封幼稚的信,意外抵达了同样孤独的马克斯手中。起初他因信件内容感到焦虑(比如玛丽问 “为什么我有红鼻子”),但最终决定回信 —— 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 20 年的笔友生涯。
跨越半球的共鸣:信件中的人生碎片
他们的信件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内容从琐碎的日常延伸到深刻的人生困惑:
玛丽向马克斯坦白自己的自卑、对爱情的懵懂(暗恋邻居男孩达米安)、家庭的不幸(母亲意外去世);
马克斯分享自己的 “人生准则”(比如 “不要吃自己不认识的东西”)、与心理医生的周旋、对 “爱” 和 “友谊” 的困惑(他曾因玛丽寄来的 “巧克力热狗” 画像触发强迫症,住院治疗 8 个月)。
信件中充满了黑色幽默:马克斯会寄去自己 “减肥失败” 的照片,玛丽则画下自己用鸟粪做肥料种出的 “爱心土豆”。但背后是两个灵魂的相互救赎 —— 玛丽在马克斯的鼓励下,逐渐接纳自己的外貌;马克斯则通过玛丽的信,第一次感受到 “被理解” 的温暖,甚至尝试走出房门与人交流。
现实的裂痕与和解
随着玛丽长大,她考上大学,研究心理学(初衷是想 “治愈” 马克斯的病症),并与达米安结婚。她将与马克斯的通信整理成书籍,名为《 Asperger's: A User's Guide》,却在书中直白地分析马克斯的症状,甚至使用了他的照片。
这本书的出版彻底刺痛了马克斯 —— 他认为玛丽背叛了他们的友谊,将他的 “不同” 当作研究对象。他愤怒地写信斥责玛丽,断绝了联系。
玛丽因此陷入崩溃:达米安出轨离开,她酗酒、自暴自弃,甚至想自杀。直到某天,她收到马克斯的信 —— 信中没有愤怒,只有和解:“我原谅你,因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我有阿斯伯格症,你有红鼻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但可以选择朋友。”
马克斯还寄去了自己收藏多年的 “诺布利特” 玩偶(他童年最珍视的玩具),作为原谅的象征。
终点与永恒
玛丽带着希望前往纽约看望马克斯,却发现他已安详地坐在沙发上去世 —— 手里握着玛丽寄来的最后一封信,天花板上贴满了 20 年来玛丽的所有信件和画像,每一封都被细心熨平、分类。
玛丽没有哭泣,她轻轻坐在马克斯身边,握住他的手,仿佛完成了一场迟到的拥抱。影片最后,镜头停留在玛丽抬头望向天花板的微笑中,暗示这份友谊已成为她生命中永恒的力量。
影片主题与风格
孤独与联结:影片用极端孤独的角色(童年缺爱、心理障碍、社交困境)探讨 “被理解” 的珍贵 —— 即使相隔万里、性格迥异,真诚的沟通也能成为对抗孤独的解药。
接纳不完美:马克斯的 “人生准则” 最后一条是 “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影片通过两人的经历告诉观众:缺陷不是耻辱,而是自我的一部分。
定格动画的魅力:全片用黏土定格动画制作,色调以黑白为主,仅玛丽的红头发和炼乳的黄色等少数元素为彩色,强化了孤独感与温暖的对比;粗糙的质感和夸张的人物造型,更凸显了现实的荒诞与真实。
《玛丽和麦克斯》没有华丽的剧情,却用朴素的故事戳中人心 ——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 “有裂缝的罐子”,但正是这些裂缝,让光得以照进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