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集播放
电视剧《六姊妹》剧情介绍
《六姊妹》改编自伊北的同名豆瓣阅读连载小说,以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何家六姊妹在父亲离世后,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在时代浪潮中体悟 “家” 之真谛的温情故事。
1953 年的淮河岸边,风沙卷着煤屑落在新搭的土坯房上。何常胜(实力派男演员饰演)带着妻子刘美心(气质女演员饰演)、母亲何文氏(老戏骨饰演)和刚出生的大女儿何家丽,从扬州江都来到安徽淮南。作为煤矿工人,他响应国家 “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的号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挥汗如雨,最大的心愿就是 “多生几个娃,把家扎在这儿”。
接下来的十五年,何家的土坯房里陆续传出婴儿的啼哭 —— 二女儿何家英、三女儿何家兰、四女儿何家菊、五女儿何家竹、六女儿何家梅相继降生。何常胜看着炕上一排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女儿,总笑着说:“我何家有六朵金花,比煤矿还金贵!” 他常把女儿们叫到院子里,指着淮河说:“水聚成河,家聚成团,你们姊妹几个,将来要像这淮河一样,拧成一股绳。”
然而,命运的重击在 1968 年猝不及防地降临。何常胜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当场离世。葬礼上,15 岁的何家丽(青年女演员饰演)看着哭得晕厥的母亲、缩在奶奶怀里发抖的妹妹们,突然攥紧拳头 —— 父亲走了,她这个大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彼时的何家,日子过得像淮河的水一样浑浊。刘美心因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何文氏年事已高,六个女儿中最大的何家丽刚进纺织厂当学徒,最小的何家梅才 3 岁。为了省钱,何家丽每天啃干硬的窝头,把工厂发的馒头留给妹妹们;下班后踩着月光去河边洗衣服,冻得双手通红也舍不得用热水;厂里分的布票,她总是先给妹妹们做新衣服,自己穿改了又改的旧衣。
二女儿何家英(性格女演员饰演)性子刚烈,为了给家里添点收入,偷偷去砖窑厂搬砖,被何家丽发现后狠狠吵了一架。“姐,我有力气!” 何家英抹着脸上的灰,何家丽却红了眼:“你才 13 岁,该上学!” 最终,姐妹俩各退一步,何家英白天上学,晚上帮人缝补衣服,换来的零钱全交给大姐。
三女儿何家兰(知性女演员饰演)是姊妹中最爱读书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却因家里没钱交学费差点辍学。何文氏偷偷卖掉陪嫁的银镯子,把钱塞给她:“你爹说过,读书能让人站得直。” 何家兰攥着钱,在父亲的遗像前哭了整夜,后来考上师范学校,成了村里第一个女老师,每次发工资都一分不少地寄回家。
四女儿何家菊(灵气女演员饰演)心灵手巧,跟着何文氏学做布鞋,绣的鸳鸯栩栩如生。18 岁时,镇上的供销社主任想娶她做儿媳,许给她 “吃商品粮” 的待遇,条件是让她断绝和家里的来往。何家菊连夜跑回娘家,跪在母亲床前:“我不嫁,我要陪着姐和妹妹们。” 后来,她嫁给了同厂的工人,用自己的手艺给姊妹们的孩子做虎头鞋,鞋底纳得密密麻麻,全是牵挂。
五女儿何家竹(叛逆女演员饰演)赶上了恢复高考,却执意要去南方打工。“姐,我不想一辈子待在淮南!” 她背着行李走的那天,何家丽没拦着,只是塞给她一沓皱巴巴的钱:“累了就回家。” 在深圳的流水线上,何家竹受过骗、被欺负过,每次撑不下去时,就摸出大姐写的信 —— 信里总说 “家里一切都好”,却绝口不提母亲病情加重、何家梅发高烧差点夭折的事。
最小的何家梅(童星饰演)是姊妹们捧大的,却最懂事。她知道家里困难,从不吵着要零食,还会帮着何文氏喂猪、择菜。有次何家丽加班晚归,发现小妹妹蜷缩在灶台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个留给她的窝头。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姊妹们的命运也随之起伏。何家丽在纺织厂当到车间主任,却因工厂改制下岗,一度想不开;何家英的丈夫在煤矿事故中受伤,她咬牙扛起家庭重担,还帮着何家丽摆起地摊;何家兰因坚持给学生讲 “课外书” 被批评,姊妹们轮流去学校给她送饭,用沉默表示支持;何家菊的布鞋摊被城管没收,何家竹从深圳寄回钱,让她开了家小小的裁缝铺;何家梅考上大学,成了何家第一个大学生,报到那天,五个姐姐凑钱给她买了新行李箱,箱子里塞满了吃的和用的。
矛盾也时常在姊妹间爆发。何家竹想接母亲去深圳,何家丽觉得 “老人不能离根”;何家兰想让女儿学艺术,何家英认为 “不如考公务员稳妥”;何家菊的儿子和何家梅的女儿吵架,姊妹们差点为此翻脸。但每次闹别扭,只要何文氏拿出父亲留下的那把旧茶壶 —— 壶身上刻着 “家和万事兴”,大家就会沉默下来。
1983 年,何文氏病重。临终前,她把六个女儿叫到床边,从枕下摸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何常胜刚到淮南时拍的,他抱着襁褓中的何家丽,身后是简陋的土坯房,脸上却笑开了花。“你们爹说的‘家’,不是房子,是人心……” 老人说完这句话,安详地闭上了眼。
葬礼后,姊妹们站在淮河岸边,像小时候那样排着队。何家丽看着奔流的河水,突然明白父亲的意思:淮河包容了泥沙,才成其大;家包容了分歧,才成其暖。何家英握住大姐的手,何家兰、何家菊、何家竹、何家梅依次跟上,六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当年父亲说的那样,拧成了一股绳。
多年后,何家的土坯房变成了楼房,姊妹们的孩子也长大了。每年大年初一,一大家子都会聚在老房子的旧址 —— 那里如今种着一棵石榴树,是当年何常胜亲手栽的。饭桌上,何家梅给孩子们讲起姑姑们的故事,何家丽看着满桌的饭菜和喧闹的人群,想起父亲那句 “六朵金花”,眼角泛起了泪光。
《六姊妹》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用最朴素的细节,描绘出一个普通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温情。姊妹们的成长,是从懵懂无知到彼此扶持,从针锋相对到心意相通;她们对 “家” 的理解,也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 “不管走多远,总有地方可回” 的踏实。就像淮河的水,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最终总会汇聚成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