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集播放
《玛丽和马克思》剧情介绍
《玛丽和马克思》是由亚当・艾略特执导,托妮・科莱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配音的定格动画电影,于 2009 年上映。影片以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黏土动画,讲述了澳大利亚小女孩玛丽与美国纽约的中年犹太男子马克思之间长达 20 年的笔友情谊,在荒诞的表象下,藏着对孤独、包容与自我接纳的深刻思考。
1976 年,8 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托妮・科莱特 配音)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沉闷小镇。她有着一对粗糙的棕色辫子,额头上有一块丑陋的胎记,父亲沉迷于制作鸟标本,母亲则终日酗酒,家庭的冷漠让她自幼便活在孤独与自卑中。在一本美国电话簿上,玛丽随机选中了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配音)的地址,出于对 “美国人吃什么” 的好奇,她写下了第一封信,用幼稚的笔触询问对方是否喜欢吃巧克力,还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
此时的马克思已经 44 岁,是一位患有肥胖症、自闭症和广场恐惧症的独居男子。他在一家文具店做收银员,生活被刻板的习惯填满:每天吃相同的晚餐(巧克力热可可和维也纳香肠),收藏裸体女雕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套完整的《诺布利特》玩偶。马克思收到玛丽的信时,正被焦虑症发作困扰,他对着信上玛丽的胎记研究了很久,最终决定回信。他在信中坦诚自己也热爱巧克力,还分享了自己对人性的困惑 —— 比如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说谎,为什么超市里的香蕉总是成对出售。
从此,两个孤独的灵魂开始了跨越太平洋的书信往来。玛丽在信中倾诉校园里的欺凌、对父亲的疏离,以及对自身外貌的厌恶;马克思则分享他的心理治疗经历、对世界的观察,还会寄去自己画的 “情感图表”,用简单的线条解释快乐、悲伤与愤怒。马克思送给玛丽一套《诺布利特》玩偶,告诉她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纳”;玛丽则寄去自己做的巧克力蛋糕食谱,笨拙地安慰马克思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随着时间推移,玛丽逐渐长大,她考上大学,主修心理学,希望能治愈马克思的 “怪病”。她将两人的信件整理成论文,甚至出版成书,书名《一个澳大利亚女孩与一个美国精神病人的非正常友谊》意外畅销。然而,当马克思收到这本书时,却陷入了巨大的愤怒与背叛感 —— 他觉得自己像个被研究的实验品,多年的信任轰然崩塌。他中断了与玛丽的联系,用打字机敲下 “我原谅你,但我不会再回信”。
玛丽的人生因此跌入谷底。她的丈夫出轨离开,母亲醉酒溺亡,父亲在妻子葬礼后悄然离去,而她自己则因内疚和绝望患上抑郁症,甚至试图自杀。就在此时,她收到了马克思迟到的包裹:里面是完整的《诺布利特》玩偶套装,马克思在信中写道:“我年轻时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的缺点,比如我的肥胖、我的过敏,还有我永远无法理解的人情世故。你不需要治愈我,玛丽,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点。”
多年后,玛丽带着儿子来到纽约,按响了马克思公寓的门铃。推开门,她发现马克思坐在沙发上,已经安详离世,脸上带着微笑。他的房间里,所有玛丽寄来的信件都被整齐地贴在墙上,每封信的边缘都被手指摩挲得发白,最后一封信的结尾写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玛丽和儿子身上,也照亮了墙上那些跨越二十年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孤独与救赎的永恒故事。
影片没有华丽的画面,却用最质朴的黏土动画勾勒出人性的复杂。玛丽与马克思的友谊,无关年龄、地域与健康,只是两个灵魂在黑暗中相互取暖的微光。它告诉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理解他人的与众不同,或许就是对抗孤独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