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集播放
电视剧《宋纸迷踪》剧情介绍
该剧以南宋珍贵文物《徐谓礼文书》的真实追回故事为蓝本改编,讲述了博物馆馆员周易返乡寻父真相时,意外卷入文物盗窃案,最终携手警方揭开迷局、守护国宝的悬疑传奇。
归乡疑云:双重谜案的开端
浙江省博物馆馆员周易,因父亲 —— 前武义县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周明远 “意外” 身故的疑点,毅然辞去省城工作,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武义。他接手父亲生前负责的文物整理工作,暂代县博物馆夜间值班之职,希望从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与馆藏资料中,拼凑出死亡真相。
然而归乡第一周,周易值班的夜晚,县博物馆馆藏库房遭遇入室盗窃。现场虽留有撬动痕迹,却未丢失标注在册的珍贵文物,仅几件宋代民俗器物的陈列位置发生变动,这桩 “离奇失窃案” 让初归的周易成为警方重点问询对象。正当他百口莫辩之际,古玩圈好友悄悄发来一张在私下交易群流传的照片:泛黄的古纸上,小楷字迹工整清晰,角落处的押字隐约可辨。
纸间线索:国宝的隐秘信号
凭借多年文物研究积累的专业素养,周易一眼识破照片中的古文书绝非寻常藏品。他连夜比对父亲笔记中关于宋代官制文书的记载,反复查证 “徐谓礼” 这一南宋官员的史料,最终确认照片中的正是失传近八百年的《徐谓礼文书》—— 一套记录宋代官员仕途全历程的公文档案,堪称解读宋代官制的 “活密码”,属国家一级文物,黑市估价足以撼动一方市场。
更令他震惊的是,照片背景中模糊的木质纹样,与县博物馆失窃库房内的旧展柜纹理完全吻合;文书边缘沾染的微量青灰色粉末,经初步检测与库房地面的三合土成分一致。这张照片不仅揭示了《徐谓礼文书》已被盗墓贼出土流转的真相,更证实博物馆失窃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盗墓团伙为试探安保、标记目标所做的铺垫。
联手追缉:跨越古今的守护
周易立刻将发现上报给负责案件的县公安局刑警队长。起初对 “文弱书生” 持怀疑态度的警方,在核实线索真实性后,迅速与周易建立合作。周易以文物专家的身份,深入武义古玩市场,背着相机伪装成藏家打探消息,在与商贩的周旋中悄悄录制证据;警方则根据他解读的文书流转线索,锁定了以 “老鬼” 为首的盗墓团伙行踪,蹲守追踪多日,靠便利店简餐度日,随时准备实施抓捕。
追查过程中,父亲的笔记逐渐显露出关键信息:周明远早在三年前就发现有人在龙王山麓(徐谓礼墓所在地)探查,曾多次上报盗墓隐患却未获重视,他的 “意外身故” 实则是因察觉盗墓团伙即将动手,遭对方灭口伪装成事故。而《徐谓礼文书》能历经八百年不朽,全因南宋墓室深埋密闭、三合土填筑的防腐工艺,以及文书外层封蜡、内层裹宣纸的严密包裹,这也让盗墓贼一时难以完全拆解,才留下了照片这条关键线索。
在周易的精准研判下,警方终于在盗墓团伙准备将文书转运至外地黑市的凌晨,于高速路口截获目标车辆,当场擒获全部嫌疑人,追回已被拆解成多卷的《徐谓礼文书》,连同其他 57 件被盗文物一并收缴。后续经多方追查,流散至北京的另外 4 卷文书也成功寻回。
纸重千钧:文物的重生与传承
案件告破后,周易站在文物修复室,看着修复师们用蒸、揭、托、补的传统技法,将碎如扑克牌的文书碎片逐一复原,听着棉签划过纸纤维的细微声响,终于理解了父亲毕生守护文物的意义。《徐谓礼文书》经除酸、脱氧等专业保护处理后,在武义县博物馆公开展出,八百年前的墨迹如初,向世人展露着宋代官僚制度的精密与宋纸工艺的精湛。
父亲的沉冤得以昭雪,周易选择留在家乡博物馆,接过父亲的工作笔记,继续投身文物保护事业。武义的石板路上,曾经的疑问与伤痛渐渐淡去,唯有国宝重光的温暖与文物守护者的坚守,随着宋纸的纹路,永远镌刻在时光里。